如何陪伴抑郁症家人?

身边的家人朋友患上了抑郁症,我们该如何对待TA?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陪伴?下面的病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病例 

患者,袁XX,女,20岁,江苏南京人,在校大学生。

因“情绪低落,疑被害1年余”于我院门诊诊治。

患者1年前(高中阶段)逐渐出现精神异常。疾病初期,患者躯体症状明显,如头晕眼花、胃部不适等;发展到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最初,患者在综合性医院消化科治疗“胃病”多次,效果不明显。

进入大学后,患者和舍友、老师关系紧张,无法忍受在校环境,和家长纠缠要求休学或者换学校。家长与学校协商后决定先让患者回家休息。在家休息两个多月后,患者情况没有明显改善,仍不愿上学,整日玩手机,不愿出门。经咨询后家人怀疑孩子抑郁了,但患者始终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更不承认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在家人反复劝说、连哄带骗下来我院就诊。

此次来我院后,门诊给予详细问诊及检查,诊断患者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告知患者及其家长,目前病情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拒绝住院治疗,家人也担心孩子住院治疗的“副作用”,不太愿意接受住院治疗。告知家属住院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放弃住院治疗的风险,家属仍选择在家看护孩子,居家治疗。患者也承诺回家肯定好好配合治疗。我们通过好心情平台,将家长加入私人医生服务,持续在线交流,指导治疗及看护策略。患者母亲全职在家看护,经过1月余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来院复诊,病情恢复基本达到痊愈的标准。后续经过维持期及巩固期治疗,患者最终对疾病有了充分的认知,对规范治疗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树立了与疾病斗争的决心,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休学一年重新返回学校。



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我们能为患者做点什么或者注意点什么呢?

以下是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早发现,早干预 


(一)患者早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睡眠不佳或者嗜睡,特别是长期失眠,以及食欲不佳;

2、各种躯体不适,多次检查没有明显异常;

3、情绪不好,闷闷不乐;

4、喜欢独处,整日卧床,疏远亲友,有回避社交的行为;

5、厌学,找各种理由不想上学;

6、老觉得同学、老师、同事针对自己;

7、沉迷于游戏;

8、自卑心理;等等


(二)特殊时间尤其需要关注:

进入重点学校;

产后(经期、更年期);

家庭变故(丧偶、离婚、婚姻长期不和谐等);

出国;

本人或家人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等。


 二、治疗期间的建议 


1、首先要正确认识疾病

好多家属总是认为自己家人病情较轻,是因为外界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心理不适,找个心理治疗师心理疏导或者吃点中药就行了,压根不需要住院或吃药。可很多家属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去接受,抑郁症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的。不接受规范治疗,只会造成病情的加重。

2、药物的监管

抑郁症的治疗分为急性期、维持期以及巩固期治疗。很多家属认为患者病情缓解了,病就好了,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了,甚至把药物交给患者自己保管,让其自行服药。但是抑郁症在痊愈前病情还是可能会有波动的,即便痊愈了,还是有复发的可能性。患者在病情加重出现自杀想法时,一般第一想法就是把家里现有的药物一次性服下自杀,容易导致死亡等意外情况。有时即便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很多都会导致身体不可逆损伤。因此,药物一般情况由家属保管,特别是既往有自残、自杀念头、行为的患者更要注意。服药时,还要确定患者是否服下,避免患者藏药、吐药等情况。

3、经常与患者沟通

家属需要和患者经常交流,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而交流的目的不是刻意的去改变患者负面想法,而是通过与患者聊聊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事情,让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给患者多一些宣泄的机会,减轻内心的压力。家属更多的应该成为倾听者,同时给予适时必要的引导。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掌握患者平时的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消极的念头,及时与主治医师反馈。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患者,平时不爱与人交流,家属更要有点耐心,努力沟通。即便是很少交流,哪怕是一句话不说,就陪着患者出门走走,散散步,坐在那里安静的休息,也会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支持。

4、家属自身的良好心态

家人抑郁了,确实很多家属很难接受。但既然已经如此,就得勇敢面对,而且要乐观面对,确实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家属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做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是很重要的,能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依靠。平时也要多带患者漫步、郊游、登山,呼吸郊外的新鲜空气,有条件海边走走,多点有氧运动,能增进患者的愉悦感,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5、注意:

治疗恢复期间不建议纵容患者玩手机!玩手机时,大脑的运行状态和学习、工作别无二致,而且获得的愉悦感是短暂的,快乐结束之后疲劳的症状一并涌现出来,只会让抑郁情绪骤然变深!


 三、不配合治疗的建议


抑郁症患者有时会拒绝就医,现总结一下可能的原因:

1、担心治疗费用,怕拖累家庭;

2、觉得去医院看了精神心理科医生对自己及家庭的影响不好,特别是小地方的;

3、认为看了也治不好,没啥用;

4、靠自己就能调节过来;

5、看病就得吃药,副作用太大;

6、不认为自己有病,等等。


我们能做如下:

1、针对他上述可能的原因进行劝导,以诱导和鼓励为主,尽量让患者自己意识到就医的必要性;

2、可以就诊综合性医院的心理科,患者的抵触情绪可能会小些;

3、查阅好心情平台上关于抑郁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和患者一起讨论,让患者对抑郁获得正确的认识;

4、可以让他信赖、尊重、敬畏的人去劝他就医;

5、对于病情严重的,比如无法学习、工作的,存在自残、自杀念头和或行为的等,需要尽快在监护人陪同下强制住院治疗。


四、和抑郁症患者交流时“慎言(禁言)”


1、“有人比你更不幸。”

2、“过几天你就会好多了。”

3、“生活就是不公平的。”

4、“你只能自己去面对它。”

5、“生活还得继续。”

6、“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经经历过。”

7、“你就是太自私了。”

8、“赶紧走出去,喝上一杯,尽情地放松,忘记所有烦恼!”

9、“你这样让我也觉得很郁闷。”

10、“日子这么好,有什么可郁闷的呢?”

11、“别再自怨自怜了!”

12、“你出去跑跑步就好了。”

13、“你只需要走出屋子就可以了!”

14、“大家都在积极地面对生活,你为什么就不能呢?”

15、“你这么坚强,肯定没事儿的。”


大部分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通过在医生指导下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治疗联盟的支持,很多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甚至终生不复发的也有。整体上,抑郁症治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只有不到1/3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但症状也能缓解。

所以,家属、医生以及患者携手起来才能更好的战胜疾病!


徐鹏

南京市佑安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南京市佑安医院(即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多次获得院、局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表彰,多次在院、市级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 ,坚持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所在病区是市级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文明号、优秀病区,负责江北新区精神残疾智力残疾鉴定工作,从事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工作等。

擅长领域: 焦虑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恐惧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物质依赖,性心理障碍等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