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治疗之后,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面临不同的结局:
● 1/3的患者病情得到彻底的缓解;
● 1/3的患者病情得到部分控制,残留部分症状,社会功能部分损害;
● 1/3的患者病情会恶化,走向衰退和精神残疾。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精神分裂症预后比较好?
乐清市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王黛燕副主任医师介绍道,预后较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都有以下几个“特征”,赶紧戳下方视频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不方便看视频的朋友,可查看下面这份文字版“精华总结”↓↓↓
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
1.性别:女性患者往往比男性患者的预后更好。
2.发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越晚的患者,社会功能损害越小,预后相对较好。
3.发病形式:急性发病的患者比慢性发病的患者预后要好。慢性发病的患者往往以退缩型、内向化的症状为主,尤其是以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他们的“异常”易被家人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未治期:它是指精神病患者正式接受治疗之前其精神症状已持续的时间。一般来说,越早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好,而未治期越长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差。
5.病前性格:病前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反之,病前有内向、孤僻等性格缺陷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6.社会因素:比如家庭环境是否良好。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较低,情感表达不畅,亲情淡薄,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且具有较多矛盾冲突的患者,他们的预后往往相对较差。
7.家族遗传史: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相比,无家族遗传史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好。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治疗是否系统、规范”也是影响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敲黑板!如果你属于“预后较好”一波儿的,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如果你属于“预后较差”一波儿的,也没必要悲观绝望,因为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结局是有办法改善的。
4招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结局
好心情精神心理科医生温馨提示:想要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结局,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足功课: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是对付精神分裂症的有利武器,而做到“按时按量吃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非常重要。
看到这里,很多患者朋友可能会说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想让精神病人坚持吃药太难了,尤其是在疾病发作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呢?
当然有啊!
美国精神病学会、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合会等多个协会推出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中,均推荐长效针剂用于治疗依从性不佳导致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与每天吃药相比,长效针剂能使血药浓度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治疗浓度范围,有的打一针能起效一个月,有的甚至能起效三个月,这不仅可以明显减少用药次数,方便快捷,还可以减少患者暗服、漏服的情况,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果你嫌每天吃药麻烦,不妨试试。目前好心情平台可提供上门打针服务,点击下方图片可了解更多↓↓↓

2.家庭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都是由亲属照料的,但多数家属缺乏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态行为及应对方式,所以,接受家庭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它能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理解,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正确相处,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强化与保持患者所取得的进步等等。
有研究显示,接受家庭干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复发率为24%,而未接受者复发率达64%。同时,接受长期家庭干预 (治疗时间≥9个月)的患者,在干预结束后,疗效可持续2年以上。
你看,家庭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预后的作用是不是还挺大的?!
3.社会技能培训
前面讲过,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这会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而社会技能培训可帮他们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有研究显示,接受社会技能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年复发率为14.0%,而未接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为85.6%。
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小编曾在《精神疾病怎样才算「治好」?》一文中讲过,没有看过的朋友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
4.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训练又称为“工疗”,也就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劳动就业方面的培训,这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恢复社会功能以及社会适应性均有一定的效果。
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爱好和需求开展不同的行为技能训练,比如劳动训练、工艺制作活动、职业性劳动训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工作就业行为技能。
在这四种干预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功能和结局可以取得很大程度的改善,赶紧行动起来吧~
如您还有“精神分裂症预后”相关问题,请点击“在线咨询”,专属客服1对1为您匹配医生、心理咨询师。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翟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