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抑郁症,想开点就好了。”
“你这么开朗,怎么可能会得抑郁症。”
“抑郁是心病,吃药哪管用。”
……
以上这些对话是不是很熟悉?身为抑郁患者,想反驳他们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身为普通人,想关心他们又怕自己的知识是错误的?
来说说关于抑郁症几个常见的误区。
“抑郁症就是想不开”
如果一个人抑郁了,身边人往往人会劝他想开点,也有可能被看作心眼小,不坚强等等,实际上不是只有性格内向的人才会得抑郁症,患了抑郁症,其实是一个人的大脑病了,得病后这个人除了在情绪方面的不好之外,还会伴有很多心理生理上的变化。
“抑郁症病人不会笑”
医生常在门诊遇到这样的情形:家人说病人只是精神不振,干事没劲头,但是她不想死啊!所以一定得的不是可怕的抑郁症,也用不到吃药,医师你给疏导疏导吧!
实际上,抑郁症没有自己该有的模样,不同的个体处于抑郁症的不同阶段,外在表现并不尽相同。甚至有人外表风轻云淡,微笑示人,朋友圈每日展示正能量,尽量使自己看起来是正常的状态,但其实,他们内心孤独、脆弱、忧郁…独自一人时,才会默默流泪,旁人很难发现他们的痛苦,包括家人。
因为病人处于抑郁状态时有时会自罪自责,担心自己的状况会给亲人添麻烦,甚至认为即使说了任何人也帮不了自己。
还有一部分病人则以老胃病,心慌气急,头疼,眩晕,颈背疼,慢性疲乏等等症状,来来回回的跑医院,反反复复等做检查,一个又一个疗程地治病,综合科医生也查不出原因来,自然治疗效果也不好!这也很容易被亲人或朋友误解,是不是没病装病,寻求关注啊。
事实上这当然不是病人在没病装病。“微笑型抑郁”,指的便是这种看上去并无“不开心”的抑郁患者,通常会因为抑郁导致身体疼痛不适去医院。这样的病人如果经过医生指点到精神科经过抗抑郁治疗,症状就会缓解,从而结束漫漫求医之旅。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便是认为抑郁症症发作都是遇到刺激了,吃药可不能帮你解决缺钱,缺感情这些事,认为“心病还须心药医”,吃药没有用。
抗抑郁药物的疗效也不是让你吃过开心,忘记现实烦恼,它是通过调节脑内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帮助你缓解抑郁症状,减短抑郁发作的时间,让你感觉不那么难受,而抑郁症状缓解后结合心理治疗又进一步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内心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和负面情绪。
简单来说,抗抑郁药虽然不能解决你的外在困难,但是可以恢复你原有的精气神,从而给你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行动力。
“抑郁症要吃一辈子药”
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型抗抑郁药总体上很安全,并不存在我们想像中那么多严重的副作用。并且抑郁药物不像安定类药物使人成瘾,也不会把人吃傻。医生需要根据抑郁发作的次数及严重程度,决定具体的疗程,绝不是一旦吃上了抗抑郁药物,就停不下来,但是,减药停药前请一定要跟医生商量。
生活中该如何防治抑郁症?
抑郁症确切的病因并无统一结论,它是各种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复杂交织,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后果,有时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会触发抑郁症,但有时抑郁症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而对抑郁症的发病有明显影响的,具体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抑郁症患者的亲属患病风险高于一般人;
2、神经生化因素: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相较于普通人产生了一系列病理变化,脑内某些化学物质失去了平衡,,此时患者大脑是没有办法如常人那样思考的,所以请不要说他们是矫情;
3、心理社会因素:负面事件与抑郁发作关系密切。
遗传因素是我们所无法改变与控制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与父母;因为一些目前尚未弄清楚的原因大脑产生病变,这点也是我们普通人无法左右的,但我们可以平日多用脑,少沾染烟酒,远离毒品,以维持大脑的健康状态;而规则的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的培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会让我们身体强健,心身愉悦;而心理与社会因素,人的一生漫长,不可能完全避免负面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负性事件来临时先放下过度担心与焦虑,发掘自己的有利资源,正面面对,先做自己能做的那部分,同时学会心理自助,譬如,如冥想正念,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
教大家一个小小策略,面对负面事件:
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深呼吸一口气,将纸张从中分成左右两个区域,分别写上“我所担忧害怕的”、“我现阶段可以做到的”两个标题,而后开始仔细思考眼前的事,如实将担忧害怕的事情写到左边标题下,越具体越好;写完后,再对应担忧的事情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而后写到右边标题下,同样是越具体越好。
这个方法既可以用于训练自己如何面对外部事情,也可以用于训练调节自己的情绪,用以调整自己在面对生活负面事件时的心态,增加自己的抗压能力。
病耻感,并不可怕
临床上,抑郁症患者常认为得病是自己造成的,得病后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工作学习,有心无力的行为也是自己不够努力,即使明白了病情,服药期间也时常会有愧疚自卑的情绪出现。
这种病耻感影响着他们的规范治疗。社会上的确有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异样看待前往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人群,认为那里不是文疯子就是武疯子。
为此,本文作者统计了自己门诊新发病人的统计,发现过去一周以来,以焦虑抑郁为主要症状初次就诊的人群占了近40%,并不是通常以为的攻击人的“疯子”。
抑郁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虽然被抑郁夺走生命的名人的名单越来越长,但请大家记住,抑郁症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就像高血压和心脏病一样。
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三亿,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这个比例是分裂症的两倍,但就诊率却不足10% 。
抑郁症不等于想不开,或是简单的心情不好,它很常见,是发病率最高的单种精神疾病,最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在自杀人群中,40%是抑郁症患者。一旦发现有自杀观念的疑似抑郁症患者时我们应该与其坦诚沟通,及时送诊,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
抑郁症并没有所谓该有的摸样,开朗微笑的面容,光鲜上进的朋友圈,主动求医的综合医院的常客,都可能是我们的潜在患者。
抑郁症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等两倍,怀孕,流产,分娩更年期等特殊阶段,是女性抑郁高发期,老年人常有的焦虑抑郁少语少动有时候并不是正常衰老导致,住院治疗躯体病的老人十分之一以上同时患有抑郁症。青少年则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患上抑郁症。
如果你察觉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超过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卑自责,敏感易怒,焦虑不安,活力缺乏,甚至感到想死,请及时就医。
当你真的抑郁了,无需懊恼自责,愤愤不平为什么是我,而要告诉自己,我需要帮助。而作为抑郁症患者的亲友同事,应聆听,耐心,体谅对方的敏感,告诉他们患病不是他们的错,给予陪伴与包容,陪同就诊,同时要协助患者早期治疗,督促他们及时跟医生反馈病情变化及药物副反应。患者亲友们如果需要长时间照顾陪伴患者,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关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临床所见,作为患者的家人,照顾患者劳心劳力,也有可能会需要心理疏导,并且请你们不要出于好心,给患者提供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建议。
最后请记住,治疗抑郁症不是只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坚持健康生活,学会表达情绪,结交知心朋友,培养兴趣爱好,尤其是循序渐进的在亲友陪伴下参与体育锻炼,找到自己喜欢且能坚持的运动项目,更有利于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病情,减少复发。
作者介绍
翟长平,安徽省荣军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