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的抑郁症恐怕是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一位好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便自顾自地分享起了她的秘密:
“我好像没告诉过你,其实我还有个姐姐。小时候,姐姐是我心中的偶像,也是全家人的骄傲,她既漂亮学习也好,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人民教师,姐姐经常给我买好吃的和新衣服送去学校,同学们都羡慕极了。
然而这么幸福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因为跟男朋友分手和领导的针锋相对,姐姐变得不爱说话了,下班后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哭。
再后来,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班也不上了,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有一次,她趁家里人不注意跳了楼。庆幸的是,因为楼层不高,除了骨折,姐姐没留下什么后遗症。我爸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带她去了医院,医生说姐姐得了抑郁症,开完药后便让他们回家了。
或许是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姐姐有时会趁父母不注意把药丢掉,所以,这些年来姐姐的病情一直没得到很好的控制。最近,她有时会说有人要害她,让家里人都来保护自己;有时又说自己不好,别人都在说她坏话,我觉得她已经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看着姐姐如今这般模样和头发花白的父母,我心里非常难受......”
丹麦奥胡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历史队列回顾研究,他们对71932名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就诊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在最长18年的随访期内,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有2785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研究者们从而得出结论,单相抑郁症患者日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并不高。
当然,抑郁症患者在日后确实有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或许有些朋友已经有过类似的经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患者集多种高危因素于一身。
上面提到的研究还发现,25岁以下的男性抑郁症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既往或当前存在酒药使用障碍、厌食症、人格障碍等精神科共病的情况,日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几率会大幅提高,能达到约60%左右。
好在,能同时将这些危险因素集于一身的“幸运儿”还是非常少的。
二、那些看起来由抑郁症发展而来的精分患者,很可能就是一个精分病人。
要知道,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所特有的,很多精神障碍性疾病最先出现的也是抑郁症状,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的主角:精神分裂症。
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被诊断前会有一个前驱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并不会表现出妄想、夸大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而会出现情感淡漠, 言行减少, 退缩等“阴性症状”,这些症状有时很难与抑郁症加以区别,再加上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短暂的就诊时间内,医生往往很难加以鉴别,会误把精神分裂症当成是抑郁症来治,尤其是首发患者。
当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药物对某些症状的激发作用,这些被误诊患者的“身份”基本都会得到及时纠正,但如果能对这个阶段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精神分裂症的未治期,这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抑郁症患者的情感情绪是比较丰富的,性质只是“低落”。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虽然他们脸上会有悲伤、绝望等表情,有时还会独自流泪,但是如果你让他产生信任感,他会告诉你他很难过。
而精分的抑郁症状则不同,可以用“没有情感”、“空洞”来形容,这类患者就像戴了面具一样,没有任何情感反应。
抑郁症的患者虽然也不愿意说话,但是经过耐心的劝导和等待后,他们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述明白。
而精分患者则是语言贫乏,他们通常说不出什么有意义的话。
抑郁症对抗抑郁药的疗效较好,而精分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和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也是密不可分的。此外,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加用抗抑郁药治疗后,会很快起效,且症状改善时间相对缩短。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你的情况到底是抑郁症还是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了。
Conley等研究者发现,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差,病程相对较长,而且更易复发, 这会给后续的治疗增加难度。另外,与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相比,有抑郁症状的患者自杀率要高很多,可高达68.1%。所以,对于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我们更要高度重视。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过度担心,因为无论是哪种精神疾病,只要秉承“早发现、及时治疗、足疗程”这三大原则,听从医生的“指挥”,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过度紧张、焦虑,反而会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最后想告诉你的是,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持久战”,作为病人或者家属的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它当成“感冒、高血压”这些常见病来对待,该吃药吃药,该进行心理疏导就进行心里疏导,相信,我们终有战胜它的一天~
[1] Musliner KL, et al. Progression from unipolar depression to schizophrenia.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6: 1–9. DOI: 10.1111/acps.12663
[2] Carpenter WT Jr, Kirkpatrick B.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long-term course of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Bull. 1988;14(4):645-52. Review.
[3] Hogarty GE, et al. Pharmacotherapy of impaired affect in recovering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rch Gen Psychiatry. 1995 Jan;52(1):29.
[4] Birchwood M, et al. Depression, demoralization and control over psychotic illness: a comparison of depressed and non-depressed patients with a chronic psychosis. Psychol Med. 1993 May;23(2):387-95.
[5] 李一云, 刘玉局, 季建林, 等.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 31( 2) :114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