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都会被“挑刺”,惹人生厌的杠精们是怎么诞生的?

最近“Papi酱的周一放送”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挑刺狂魔”:


你说“别人穿西装很漂亮”,他就会认为你觉得他“不穿西装就不漂亮”;

你说“男生穿西装超帅”,他就会认为你觉得“女生不穿西装就是丑逼”;

你说“一个人工作能力很重要”,他就会认为你觉得“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都应该去死”;

你说“男人老婆孩子热炕头挺好的”,他就会认为你觉得“男人没有老婆不行,这是对男人的否定”……


 

总之,不管你说什么,他都会觉得你说的话是不对的,让你有口难辩。你细细琢磨起来苦笑不得,却又让人只想离得远远的,最后只剩下郁闷委屈。



“挑刺狂魔”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你身边有“挑刺狂魔”吗?


A先生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他的身边有太多人喜欢指责他,尤其是妻子和母亲。


最近一次是,他和妻子在厨房做饭。因为难得有时间和妻子一起做饭,A先生心情很好。就在他询问妻子哪是味精哪是盐的时候,妻子习惯性地说了一句:“你连味精和盐都分不清呀?这些年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A感到隐隐不快,低声说了一句:“我不就是问问哪是味精哪是盐嘛!”,没想到这句话被妻子听见了,妻子一把夺过来他手中正在炒菜的铲子,不耐烦地说了一句:“你抓紧时间出去吧,每次和你一起做饭,我都气不打一处来。”A先生觉得自己好失败,心情郁闷地离开了厨房。


刚走出厨房,母亲走过来,问他给表弟找工作的事怎么样了?A先生表示还没有头绪,要等待机会,母亲瞬间不高兴了,嘟囔了一句:“办这么点事有那么难吗?这都多少天了还没有办好,办不了就别答应呀。”母亲一边说,一边气呼呼地回卧室了。


A先生更郁闷了:“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指责我,却不肯好好说话呢?明明妻子只需要回答是味精还是盐的问题,却说了一堆废话,解决不了问题还让人不高兴;母亲只需要了解给表弟办事的进度和难度即可,却连听都不听就认为是别人态度不端正。问题解决不了,却只是在指责、挑刺,这是为什么呀?”

像A先生这样的经历,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你怎么还不明白?”“你连这么点小事都搞不定?”“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遇到你这种人,我也真是服了。”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被否定感就会被激活,不舒服的感觉遍布全身。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挑别人的刺?



1、心理防御机制作怪。


这要从心理防御机制谈起。心理防御机制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通俗地说,防御机制是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而自发的一种行为。就好像是有人打过来一拳,我们抬手去挡一样,防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


只要你仔细观察那些喜欢挑刺、指责的人,你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但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都会有不被认可的一部分,当不被认可时,这种人内心会产生一种耻辱感:我做的不够好,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我无能。


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这种感觉袭击,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本领”——挑剔别人的本领,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是无能的,还有人比自己更无能。


说白了,喜欢挑剔别人的人,是为了防御无能带来的自我羞辱感。


2、完美主义者把坏的部分投射给别人。


B女士的女儿在别人眼中不仅学习好,其它方面也很优秀。可是在她们夫妻眼中,女儿总是不够好。女儿要跟同学出去玩,她们会发疯,认为女儿不务正业;女儿学习成绩下降了几个名次,她们两口子会整夜不睡给女儿做思想工作;女儿要买一件500元的衣服,她们觉得没必要,是女儿开始虚荣了……


最终,女儿开始反抗,逃学越来越严重,成绩一落千丈,连会考都不参加,整天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动漫里。


这个时候,B女士着急了,开始反思她和老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来到咨询室,B女士反复强调的一件事是: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女儿,为什么她就是不听我的?当我了解到这夫妻俩和女儿的互动模式时,我发现B 女士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是一个极度挑剔、指责的人,而丈夫变相扮演了帮凶的角色,只要女儿说的做的不是按照B女士的想法来,都会得到一顿指责。


于是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她们了解到家庭中每个人的感受:妻子代表女儿,而丈夫代表妻子,模拟她们生活中因一件小事情而引发的冲突。


当丈夫用食指指着妻子,表情严肃、凶神恶煞地说“不行”的时候,“女儿”开始反抗,当丈夫大声斥责“女儿”不听话的时候,B 女士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当年,妈妈就是这样指责自己不听话的,而当年的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优秀呀。


想到此,B女士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原来长时间以来,不是女儿不够好,而是自己太挑剔了;是自己不能站在女儿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是自己太追求完美,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与闪光点,让孩子感觉到一无是处。


B女士想起了小时候,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可,她都在努力做个好孩子,每次跟别人交流,她最开心的是别人对她的赞扬,最不开心的是别人说她不行。有了孩子后,她习惯性地希望女儿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认可。因此女儿的每点小瑕疵,都会让她有一种失败感,这种失败感让她恐慌,让她感觉到羞辱,让她感觉到被否定。为了掩盖这种感觉,她就不断去要求,要求女儿更好,而结果就是女儿越来越反抗。


著名心理治疗师曾奇峰曾经说过:完美主义者是因为无法容忍自己的瑕疵,把坏的部分投射给别人,于是就可以指责别人了。


这实在是对“挑剔狂魔”最深刻的心理分析。



身边有爱挑刺的人,该怎么办?



第一步,启动心理防御机制——情感隔离。


一个人之所以会对别人说的话有受伤感,是因为他无意识中认同了对方说的话。“你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声音“我是一个无能的人”,愤怒、悲伤、焦虑的情绪便被勾起来,从而导致事情进一步恶化。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把对方说的话进行情感隔离,情况就会好很多。


“她这么说是因为她把自己的无能感强加到我身上,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她一定是在被挑剔的环境中长大的,否则她怎么这么喜欢挑剔别人呢?”


当你内心深处开始这样自我对话的时候,你就能够跳出来,隔离掉对方语言背后的情绪,被激发的无能感很快就会熄灭,一场口舌之战免于爆发。


接着是第二步,合理表达 自己的诉求。


被伤害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很多挑剔是无意识的。对方在指责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有多深。


“刚才你那么说,给我的感觉是自己很无能,我知道你没有那个意思。如果你对我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直接告诉我吗?”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能够不带情绪地跟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对方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而对于经常挑剔别人的人来说,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跟对方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也很重要:


“妈妈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喜欢挑剔别人了,但我想做一个好妈妈。如果妈妈说的话让你感受到了伤害,你可以随时提醒我吗?”


当我们直接跟对方表达自己的诉求时,对方感受到的是真诚,哪怕是孩子,也愿意来帮助我们进步了。


当然,表达完自己的诉求后,就要付诸行动。改变一个人旧的语言表达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形成习惯后,习惯才能成自然。


A先生在意识到身边人的挑剔、指责是源自于对方想要被认可的需求后,不再纠结对方的无意识伤害了,而是开始跟对方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并给予足够的时间与耐心言传身教;而B 女士,了解到自己对女儿的挑剔是来自于内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后,她跟女儿真诚地道了歉,并要求丈夫监督。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两位都无一例外地进入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中,家人之间更多的是欣赏与接纳,爱的流动便开始了。


如果你身边有爱指责的人,学会情感隔离——合理表达需求——进行身教很重要;如果你自己是爱指责的人,学会觉察——合理表达需求——说到做到很重要。当这一切悄然发生的时候,你的“挑剔狂魔”就已经远离了。

作者简介:


张秀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擅长婚姻家庭咨询。咨询寄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