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须知

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约半数患者不再复发,但3次发作、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今后复发的风险几乎是100%。影响复发的因素主要有:抗抑郁药维持治疗不充分;生活应激;社会适应不良;慢性躯体疾病;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家族两系三代中有类似疾病的患者等。

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能降低复发风险,服药这块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定期门诊复查,何时减药、停药需要听医生的意见。除此之外,以下11条建议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更好地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1. 监控情绪波动

常见的复发征兆有:睡眠不好,无缘无故发脾气或不高兴,想法悲观等。如果你感觉到有“警告信号”出现,要及时看医生。坚持改善情绪的活动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遛狗、听歌、给朋友打电话等。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的营养、锻炼以及良好的睡眠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管理是实现一切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尝试了解一些营养学知识,既拓宽自己的兴趣领域,还能帮助亲戚朋友。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让自己更轻松快乐。早睡早起、睡前避免刺激,良好睡眠能清除体内毒素、促进脑神经重塑、增强机体免疫力。

3. 采取新的压力应对策略

办法永远不止一个。困难来了不怕,要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尽快解决问题,避免压力堆积。不要独自硬扛,及时寻求帮助也是一种智慧。学习别人的应对技巧,积累成功的经验。

4. 重要关系和社会支持

社会隔离容易带来孤独、郁闷的情绪,加重抑郁症状,增加抑郁复发的风险;抑郁情绪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隔离自己。试着“走出去”,扩大社交圈子,参加社交活动,寻找有趣的灵魂,人际交流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对于自我价值和快乐很重要。

5. 努力发展一种平衡的生活

给工作、家庭、朋友、娱乐都留出足够的时间,兼顾各个方面,尽量让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6. 处理你的热点想法

“热点想法”是指自动进入大脑的负性想法,例如“我太笨了”“我不值得被爱”等。“七栏思维记录清单”能帮助重建认知,改善抑郁情绪。它包括:情境(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当时的情绪(沮丧、悲伤、气愤、害怕等);自动想法(我是个自私的人,我太无能了等);支持的证据;不支持的证据;平衡想法(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要和医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等);重新评估情绪。坚持记录,习惯成自然。

7. 情绪起伏是正常现象,接受它

在康复的过程中,总是会经历偶尔的情绪起伏,这是正常现象。接受它,避免过度担忧,相信病情整体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一直在康复的路上。

8. 积极行动

如果情绪低落,不要刨根问底“我这是咋啦?好端端的怎么又不高兴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有时候根本找不出原因。集中精力在正面行动上,去做就对了。

9. 情绪好转后,避免不断检查情绪

抑郁症是发作性疾病,间歇期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如果你感觉自己好起来了,能做事儿了,相信自己,你就是好了,不要怀疑,也不要刻意去找寻消失的抑郁症状。

10. 保持热情,循序渐进

适当降低预期,奖励自己,哪怕是小小的成就,以此保持对事物的兴趣和动力。慢慢来。

11. 与家人建立紧急联系的方案

万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即便抑郁症复发了,我们提前计划好谁通知医生、谁通知学校,做好充足的预备方案,我们就不会对未知过度焦虑,就能减少能量消耗,集中精力做好当下该做的事。

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