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障碍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复发率高,影响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完全缓解症状和恢复社会功能,是治疗焦虑障碍的总体目标。
目前,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案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等,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不同的病期,采用合适的治疗手段。这里以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为例。
图源:giphy
急性期治疗
起始治疗采用小剂量,在1~2周内,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逐渐加量。4周或8周后,初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医生会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用药方案。
初始阶段耐受、但效果不佳者,可逐渐增加药物剂量;
若药物能部分改善、但不明确是否耐受,则可在同一类别中更换其他药物;
对此药无反应或耐受不良,就要更换另一类别的药物;
若初始剂量优化后仍未达到治疗效果,可增加初始药物(如联用其他药物)。
巩固期治疗
维持期治疗
惊恐障碍也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
急性期治疗常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联合抗抑郁药,可迅速控制焦虑与惊恐症状,4~6周后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急性期治疗持续8~12周。
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持续至少1年。如果反复发作、疗效不满意、伴抑郁或其他疾病,则持续时间可能要延长至数年。
在整个全病程治疗期间,可适当增加一些辅助治疗手段,来减少焦虑症状的复发,例如心理治疗、有氧运动、中医疗法等。
如您还有“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治疗”相关问题,请点击“在线咨询”,专属客服1对1为您匹配医生、心理咨询师。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