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孩子的自伤自杀行为

青少年自伤自杀不仅是个人的巨大损失,而且也使家庭和社会蒙受巨大损失。青少年自伤自杀造成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的精神痛苦是长久延续而难以弥补的。        

一、养育环境不佳(或称为:功能失调)的家庭特征 

1. 父母精神健康状况欠佳或患有精神障碍,如父和/或母患有抑郁障碍、物质滥用等。 

2. 家族自杀史。

3. 有暴力倾向的家庭,青少年曾被暴力侵犯或性虐待。 

4. 家庭互动模式障碍,例如,父母间长期存在矛盾冲突,经常争吵,家庭气氛紧张,亲子关系是拒绝的、不一致的,家庭凝聚性差;或父母过于专制或怯懦无能,缺乏威信,父母-孩子之间缺乏支持性的交流、共同相处时间少;或父母对孩子的学业和行为表现期待值低或过高,忽略孩子的情绪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5. 家庭时常搬迁,导致“漂浮不定”、环境陌生。 自杀常常还和其他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同时发生,例如,暴饮暴食、抽烟、暴力、没有保护措施的性交等因素。        

二、自伤自杀青少年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自伤自杀青少年往往存在敌意、攻缶、冲动的人格倾向(B型人格),较少计划或者考虑行为的后果,情绪波动,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表达情感需要的社交技能差,容易认知歪曲,产生无望、无助、无能的情绪,而这些都是和自杀密切相关的不良心理学特征。         

三、自伤自杀青少年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发现70-95%的自杀青少年患有一种或几种精神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破坏性行为障碍,而且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以上精神障碍。         

四、负性不良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伤自杀的关系         

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往往较脆弱,由于家庭养育环境不佳、具有适应不良的心理特征或患有精神障碍,这些脆弱的青少年往往对压力过于敏感,易产生焦虑、无助、无望及绝望等过度反应,最后出现自杀观念及自杀。简而言之,负性生活事件只是一个外因诱发了具有家庭养育环境不佳、适应不良的心理特征、精神障碍等内在脆弱的青少年产生自杀行为。        

五、可能会对青少年造成重大影响的负性不良生活事件 

1. 遭受耻辱、羞愧:如受到同伴排斥、孤立;受人欺负或迫害;堕胎;患上性传播疾病; 

2. 丧失重要的人际关系或情感联结:自己敬爱的人或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人死亡;家庭变故;与朋友同学绝交;恋爱关系破裂; 

3. 遭遇重要的人际冲突或违法违纪行为; 

4. 学习方面:如学习成绩不理想或重要的考试失误;在考试期间承受过多的、持续的压力; 

5.  身患躯体重病; 

6. 遭遇突发自然灾害等。         

预防青少年自杀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其中学校是重要场所。基于学校的青少年自杀预防计划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青少年自杀早期发现、预警干预、监测管理的公共卫生工作程序,理顺学校和精神卫生机构之间的转诊途径。        

六、面对自伤自杀的孩子,家长该做些什么        

对于孩子的自伤自杀言语不能掉以轻心,不能以为孩子只是吓唬父母而失去警惕心,应认真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认识到对孩子亲说,他的痛苦体验是真实存在的,釆取自伤或自杀的行为说明孩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宣泄自己痛苦情绪的方法,这是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帮助解决的困难。父母应帮助孩子树立疾病可以治疗的坚定信心。        

七、最后

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想提醒各位青少年朋友注意的是:

1. 要使自己保持理智思考的习惯,对事物学习、客观分析,且能站在旁观者、亲人等角度换位思考。多想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要总想失去的东西。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持有逆境中不放弃、绝望中仍愿等待曙光的积极人生态度。 

3. 时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利用性格中积极因素更好地保护自己,留意情绪不稳造成为人处事上的思维判断偏差,懂得求助,保持与外界的沟通。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乃至社会未来负责。 

4. 如果发现自己近二周持续出现情绪消沉、做事失去兴趣、悲观厌世,并出现乏力、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请赶快告诉父母,在父母陪同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就诊或者拨打内蒙古自治区心理援助热线12320-5。

任瑞
副主任医师丨普通精神科
三级甲等 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