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要和你玩了”,面对孩子伤人的语言,我们该如何共情回应呢?



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图片


没遇到共情之前,有一件事曾让我倍感困扰。


孩子每当生气或者不高兴的时候就会说“再也不和你玩了”。


说实在的,这句话大家可能觉的很平淡,很多孩子都会说类似的话,可作为一个平时工作比较忙碌,但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专心陪孩子的妈妈来说,这样的话语就很伤人。


我真的已经很用心很用心了,我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


可现实却并不是我期望的那样,甚至孩子根本就不想跟我玩,这样的认知让本就愧疚的我,更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作为妈妈的责任。


同时我也很担心孩子和他人相处时也这样,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面对这些,我苦恼、焦虑,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后来学习了共情之后,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不禁感叹还好我没有错过。



第一次尝试

图片


课程中老师讲到作为父母并非就是圣人,我们也会有情绪,我们也会有伤心、愤怒、无助、沮丧……


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


我们共情孩子的时候,也可以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当然不是用情绪化的表达方式,而是真诚、客观、描述性的语言表达。


有一次孩子又对我说“我再也不想跟你玩了”,不可否认我又一次陷入了伤心的情绪之中,但很快想到了老师的话,我尝试着共情孩子,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并不是真的不再想和妈妈玩了对不对?妈妈听到你那样说感觉很受伤,妈妈还想和你玩,咱们能不能换句别的表达方式?


当时孩子只是愣了一会儿,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反应。


她的表现让我有些忐忑和气馁,我以为自己的尝试失败了,孩子并没有听进去。


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错了。


原来孩子比我想象得更懂事,当我们拒绝情绪化表达,客观真实地描述自己感受的时候,孩子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我要给你吃橘子

图片

没过两天,我和她之间又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孩子气呼呼地背过身,大声说:“我再也不……”


我知道她又想说那句话了。


可还没说完,她突然停了下来,想了想之后改成了:“我要给你吃个橘子!


我当时既欣喜又震惊,我明白这个改变对孩子来说太不容易了,她能在生气的状态下,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换一种方式表达,实在是不简单!


于是我抱了抱她说:


妈妈刚才发现,你本来要说我再也不和你玩了,然后突然改成吃个橘子,这对你来说太不容易了,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谢谢你愿意做出尝试去改变!


后来,我又跟孩子聊了聊,为什么要请我吃橘子。


她说她喜欢吃橘子,即使酸也不觉得,但是我却吃不了太酸的。有时候她会故意逗我橘子很甜,在我尝了之后,被酸到的表情很好玩,所以她生气的时候想请我吃橘子。


自此之后,“请吃橘子”成了我跟她的特殊约定。


一旦她说这句话,就代表着她真的真的要气死了,我们两人要立刻马上停止对话,各自找一个地方冷静五分钟,冷静过后我们再来汇合讨论。


我们很少再因为小矛盾而争执了。


最后感谢共情课程,它让我有了更好的觉察力,更勇敢地表达自己,它让我和家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



图片

专家点评

图片

字里行间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那份浓浓的爱,特别欣赏妈妈能够及时停下,觉察自己、觉察孩子,并且勇敢表达自己情绪感受的做法。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负面情绪是“坏”的,于是有意无意间形成不表达的行为模式。


实际上情绪无好坏之分,情绪所引起的行为才有。


比如案例中妈妈感到伤心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表达伤心时,有的人会大发脾气,用愤怒来掩盖伤心;有的人会一个人生闷气,将情绪压抑在心底……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就不是特别恰当了。


那我们该如何表达呢?


案例中妈妈的真诚表达是一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画画、涂鸦的方式来表达……


只要我们的行为没有违背“三不伤”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物品),那么都可以算得上是合理的表达方式。


对孩子来说,如果我们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示范,这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


案例中孩子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有时候,父母也可以真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哦~


   作者|陈美君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