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躁郁症的朋友们,最近,小编追了一部剧,叫《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如果你也剧荒,可以看看~
躁郁症患者付心童人物小传
在剧中,付心童曾经是一个努力工作的职场人,但婚后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成为一名全职太太,每天照顾孩子,应对繁重的家务,但付出得不到认可和回报。
在这样的生活中,她开始感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无助压抑。而亲妈的去世,更加重了她的崩溃,并让她陷入了躁郁症的困扰中。
病情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最终,她选择了离婚,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信心,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最终治愈了自己的躁郁症。
躁郁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双相情感障碍,这种情感障碍常常会带来激烈的情绪波动,剧里,家庭主妇付心童的躁郁症经历着实让人深感同情。而对于和付心童一样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朋友,在治疗期间,有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判断疗效的好坏。
疗效问题,别只甩给医生!
自我评价很重要
得了双相情感障碍,自我评价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啥要这么做?因为了解如何自己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重获更好的生活。
但是,和双相战斗的过程中,怎么自我评价,很多人却「容易误判」或「做不到位」。
这些疑惑很常见——
Q1 按医生吩咐吃了好几天药,感觉自己病情没啥变化?
Q2 抑郁症状改善,错把轻躁狂当疗效?
Q3 总是暂时缓解,没多久又开始抑郁-躁狂循坏?
上述疑惑都会影响自己坚持治病的定力和医生后续对病情的判断。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来说,想要客观、科学地自我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学会记录病情,牢记「情绪5看」!
疗效的评价是一个「动态且连续」的过程,而不是某一个单独时间点上的「静止」观察!
双相情感障碍病友们应该养成定期评估和记录的习惯,如记录自己的情绪、症状、行为、生活质量等,可以帮助自己和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和进展情况。
● 注意症状、情绪是否改善:在接受治疗后,应该留意自己症状的变化,如果症状有所改善,则可以判断治疗效果较好。
● 注意生活质量是否提高:双相情感障碍病友的症状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如果大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那么也可以说明治疗效果较好。
其中,记录观察要注意以下「五看」:
一看:疗效的发生时间——
起效太快或太慢都要警惕!
通常在服用心境稳定剂后:
1~2周内逐渐起效
3~ 4周疗效比较明显
4~ 8周达到临床缓解
二看:情绪的变化背景——
正常开心还是异常?
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很难通过情绪本身来区分正常的开心和轻微的躁狂发作,特别是在短时间内,但可以根据引起情绪变化的背景来加以区分。
正常的开心:通常有具体的「喜事」作为诱因,并且与事件本身相匹配。
轻微的躁狂发作/情绪的病理性升高(尽管它可能未达到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通常没有现实的「喜事」诱发,并且突然出现或突然消失,通常伴随言语增多、思维加速和自我感觉过度膨胀的症状,因此,往往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三看:情绪的波动性、节律性——
疗效还是副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病友服药后,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性和节律性的变化,例如早上情绪较差,傍晚恢复正常。虽然相对于未服药的抑郁状态,这种变化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改善,而且傍晚的心情好转似乎未达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标准。然而,从情绪的稳定性来看,情绪波动性却增加了。因此,这种改变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疗效,而更应该看作是一种副作用,需要及时更换药物来控制情绪的波动性。
四看:情绪波动的幅度、频率——
越小越有效!
对于情绪波动性大的病友,要从情绪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治疗有效:服药后情绪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明显减小。
治疗效果不好:服药后情绪波动的幅度更大/更频繁,需要及时更换药物来控制情绪的波动性。
五看: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你和情绪谁是主人?
治疗有效:如果病情改善,自己是情绪的主人。
治疗效果不好:自己不会控制情绪,情绪是自己的主人,失控感、无序感依然存在。
写在最后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友们,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坚持,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平常注意记录自己的情绪和症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与医生保持沟通,以更好地自我评价治疗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症状和情绪变化,更好地掌握自我健康状态,迈向康复之路;同时也能帮助家人更好地监测我们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