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睡觉?你的睡眠正常吗?

1610702138(1).png


我们每天晚上都会睡觉,睡着了身体好像静止了一样,实际上,睡眠中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并没有静止,而是依然发生一系列的显著的变化。


睡眠的作用


我们把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快波睡眠就是我们的做梦时间),不同时相的睡眠,它的生理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快波睡眠是随着年龄的变大而逐渐减少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快波睡眠可占到睡眠的30-35%,成年人大约占20-25%,老年人减少至15-20%左右。很多朋友都不喜欢晚上做梦,如果晚上做梦多就觉得自己的睡眠质量很差,没睡好,担心得了什么病。实际上,做梦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在快波睡眠的时候脑血流量增加、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活跃,我们便开始做梦,做梦是记忆信息的再现,大脑对信息进行重新处理形成新的神经联系,进而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另外快波睡眠时人体全身的肌肉(除眼肌、中耳肌外)肌张力均消失,体能得到恢复——看来做梦也是有用的。


1618363898(1).png


在慢波睡眠期,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降到最低程度,呼吸平稳、心率减慢、血压和体温均降低、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减少,同时人体合成代谢加强,有助于能量贮存。因此,慢波睡眠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建立动作行为记忆


另外,许多人都知道感冒了要多睡觉才能好得快,这是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帮助人们从感染中恢复。2013年科学家对睡眠的功能又有了新的发现:白天大脑脑内代谢产物的不断积聚,睡眠时大脑可高效清除代谢产物,从而恢复脑活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快波睡眠还是慢波睡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重用,因此,在生活中如果睡眠不足,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的。科学研究发现,完全的睡眠剥夺可以引起指尖震颤、眼球震颤、上睑下垂、脑高级活动能力下降(学习记忆能力、作业操作能力)。急性的部分睡眠剥夺可引起警戒作业能力下降。慢性的部分睡眠剥夺可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容易疲劳、困难面前容易气馁、轻度抑郁焦虑。如果是剥夺快波睡眠可引起食欲亢进、易激惹、攻击行为增加。如果是慢波睡眠剥夺可引起日间思睡,倦怠乏力、情绪低落、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科学研究也发现,长期的慢性失眠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等等系统性疾病。


girl-1733352_1280.jpg


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学习压力也大,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族经常用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工作和作业,这是对健康及学习和工作不利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多少睡眠是够用的呢?一般来讲,新生儿16-20小时、幼儿9-12小时、学童9-10小时、成年人7-8小时、老年人5-6小时。


你的睡眠正常吗?


睡眠这么重要,我们天天都会睡觉,但是你真的了解睡眠吗?我们睡的对吗?我们睡的好吗?什么样的睡眠是良好的睡眠呢?


人类活跃在自然界中,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生物钟,也称为昼夜节律,人类昼夜节律周期平均为24.2小时。个体之间略有差异,有的人稍微长一些,有的人稍微短一些。人类通过光照、进食、运动等活动来调节人类内在的生物节律与自然界的明--暗同步。因为内在生物节律的不同有的人表现为早睡早起型(云雀型),有的人表现为晚睡晚起型(猫头鹰型)。因此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只要能遵循自己内在的生物钟,无论是早点睡还是晚点睡,只要能睡着就好


people-2537324_1280.jpg


那么躺在床上多长时间能睡着算正常呢?一般来讲,儿童和青壮年能在20分钟内入睡,老年人在30分钟内入睡就是正常的那么睡着以后能睡多长时间是正常的呢?睡眠时间需求量个体差异很大,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正常睡眠大致在7-8小时之间。但是因为个人的体质不同,极少数(约1%)健康人的睡眠时间是小于5个小时或大于9个小时的,只要能保证睡眠后次日有清爽感和恢复感,就属于正常睡眠


现在很多人喜欢带运动腕表,可以测出深睡眠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常人每天多少深睡眠时间是正常的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的睡眠周期:一般而言,人类的睡眠分为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REM(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期又分为N1、N2、N3、N4期(美国睡眠分期N3、N4期合称为N3期),其中N1、N2期称为浅睡眠,N3、N4期称为深睡眠期(也称为慢波睡眠期)。成年人绝大部分的深睡眠出现在上半夜,而下半夜以浅睡眠为主深睡眠的总时间大概占总睡眠时间的15-20%(大概1.2-1.6小时)。REM期睡眠是我们的做梦时间。NREM期的各期和REM期睡眠均可以直接转为觉醒状态,如果由REM期直接觉醒,我们就感觉到自己在做梦,而且能记得梦的内容。如果由NREM期觉醒,我们就不记得自己曾经做过梦。


这就是我们睡眠的正常的样子,您的睡眠是这样的吗?


— END —


作者介绍:

刘丽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刘丽梅
主任医师丨神经内科
三级甲等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