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最怕遇到这4类家属,希望你不是!

在精神疾病康复的过程中,除了医生的治疗水平外,家属的态度和做法,尤其是和患者的相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康复。

那么,哪种家属会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绊脚石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敏感多疑型家属

这类家属对医生不信任,频繁更换治疗医生,导致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实际上,互信、稳定的医患关系,是疾病康复的前提,对精神疾病更加重要。

跟高血压等疾病不一样,精神疾病缺乏可靠的客观诊断指标,医生很大程度上会依赖患者的病史、疾病表现、精神检查、治疗效果等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如果你今天换一个医生,明天换一个医生,每个医生都不了解患者病情是怎么个来龙去脉,又怎么能给出一个适合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呢?

图片

另外,每个医生的视角、思维方式、用药习惯不同,他们给出的诊断或者开出的治疗药物可能不完全一致,如果你凭直觉判断谁说的“有道理”,这会增加你的焦虑和对医生的疑虑。

所以,既然来看医生,至少要在一个时间段内相信他,不要做出过多质疑。如果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见效果,可以考虑再换一个医生。

二、麻木不仁型家属

这类家属不以为然,抱有“否认心理”。他们往往认为这不是病而是患者在闹情绪,是性格问题,是失恋或者工作不顺利等因素引起的。

他们还会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带患者外出旅游散心等,从而耽误患者治疗。

精神疾病也是一种病,通常不会不治而愈。如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很有可能导致病人的病情加重。

所以,当家人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时,作为家属,要尽快认清这个现实,丢掉所谓的“面子”,积极带他去寻求正规治疗。

三、焦虑型家属

这类家属常常在家人确诊精神疾病后,自己情绪受到影响,悲观、绝望、恐惧,睡不着,但你的烦恼和睡不着能让患者的病好起来吗?

如果能,那也值了。但事实是,你的烦恼和睡不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倒会削弱你的体质,缩短了你照顾病人的时间。

另外,家庭氛围就如同一个“道场”,是可以感染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你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会加深患者的无助感和愧疚感,成为他康复路上的绊脚石。是不是很不值?

所以,作为家属,除了日常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外,平时还要多学习一些疾病相关知识。这样你就知道,精神疾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恐怖,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终有一天会将其打败。

另外,你也可以多结交几个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听听他们都是怎么熬过来的,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的。

四、批判指责型家属

这类家属会莫名奇妙地冲患者发火,批评指责、言语过激。

图片

作为家属,面对让我们困扰、无力改变的事情,有不良情绪是正常反应。但在精神疾病患者面前,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不能去批评指责他们。

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最排斥的是对他们百般挑剔,批判指责,给他们设置很多条条框框,要求这不能做,那不能做的家人。

精神疾病患者的内心是极度脆弱和敏感的,如果家人还是按照以往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说教和抱怨,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和痛苦。

所以,家属凡事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动,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陪伴,那么就能避免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为了不让患者把自己当“仇人”对待,减少批评的同时,你可以多关注一下患者身上的“闪光点”,当患者表现不错时,适时的给予肯定,这样不仅能让患者变得自信,而且相处起来更融洽,还能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另外,还是要多学习,当我们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就能更加理解、包容患者,有助于我们保持理智。

和患者和睦相处,其实并不难,主要取决于家属是如何看待患者,以及想要为患者做什么。不管你是哪类家属,都应该做好协助工作,帮助患病的家人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周志英. 家属心理行为对病人康复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2(1):27-28.

[2] 章连明. 精神病患者家属心态误区及应对措施[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018):818-818.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