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防日常预后

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会有躁狂和抑郁两种情绪状态交替出现,在发病全程中有时以躁狂型为主,有时以抑郁型为主。典型的表现是长期和深度的抑郁与过分亲故高涨和/或易激惹的情绪交替出现。躁狂症状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过分乐观的、情感高涨的、睡眠需要的减少、不计后果的鲁莽行为,在重度病例中可见到思维障碍,甚至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型恰恰是另一个极端,其特点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悲观厌世、缺乏自信等,严重时可出现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此病可能危害到患者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

按照世界各国流行病学的调查,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大概在2.4%,2019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双相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0.6%,多数在15-30岁之间首次发病,而且发病率还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分为双相I型、双相II型。每型表现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性,波动性为特点。双相Ⅰ型以躁狂发作为主,有或无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双相Ⅱ型则以抑郁发作为主,伴有至少一次的轻躁狂发作。


病因

双相情感障碍是由遗传、环境等原因引起的,好发于家族史者、有酗酒或者药物依赖者、情感发生重大波折者,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容易诱发。



1.生物学因素


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

(1)5-羟色胺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

(2)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3)多巴胺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

(4)y-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

(5)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

(6)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2.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Ⅰ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3.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4.性格因素


情感旺盛型人格气质的人更容易患双相情感障碍。


5.季节变化



通常躁狂发作多在春季,抑郁发作多为初冬时节。


症状

一、躁狂发作


1.情绪高涨,常不能和环境保持和谐

2.易激惹

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

3.能力充沛

活动增多,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切等),思维加速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过度乐观的想法;夸大;社会抑制能力的下降。

5.注意力不集中。

6. 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或不断改变激活和活动。

7. 行为鲁莽(如挥霍、不符责任、不计后果等)。

8. 睡眠需要减少。

9. 性欲亢进。



二、抑郁发作


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低落持续2周以上。

1.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绝望。

2.思维迟缓:主动性言语减少,闷闷不乐,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自责自罪。

3.活动和行为减慢:生活被动懒散,回避社交,严重者需人照料,不语不动,拒食。

4.焦虑:2/3伴有焦虑,过度担忧,睡眠差,乏力,性欲减退,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恶心/出汗)。

5.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能力减退,学习困难,空间知觉能力下降。

就医

什么情况下该就医?


存在以下情况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去医院就医。

1.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向性。

2.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3.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4.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5.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如何诊断双相情感障碍?(DSM-5)


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③“一级症状”(由施奈德(K.Schneider)描述的一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思维过程障碍、妄想知觉、躯体被动体验和其他外部强制体验。 )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怀疑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做哪些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所以要检查甲状腺功能。


2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MRI等排除器质性疾病。


3
量表检查


量表检查可以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量化,可以减少无关因素对病人心理活动的目的的影响,是测量更准确,客观和可靠,如汉密尔顿抑郁、汉密尔顿焦虑、杨氏躁狂等。


4
脑电图检查



可以通过脑电图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脑部实质性的病变,同时也可以观察患者脑电波有无变化,以此来排除脑部其他相关疾病。


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遵循什么原则?


1.充分评估、量化监测

2.综合治疗

3.全病程治疗

4.全面治疗

5.提高治疗依从性

6.患方共同参与治疗

7.共病治疗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药物治疗


(1)丙戊酸盐:又称心境稳定剂,对明显兴奋躁动着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一些胃肠道症状,如腹胀、食欲差等,症状可以在几天内消失,无需停药。

(2)碳酸锂:本品主要用于治疗躁狂症,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也有预防发作作用。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脏疾病患者禁用。

(3)拉莫三嗪:用于治疗失神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和部分性发作,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斑丘疹性皮疹,即严重的皮肤反应,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斯-约综合征、胃肠道不适,如腹胀、便秘、腹泻、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等。

(4)非典型抗精神药:喹硫平、阿立哌唑、奥氮平、氯氮平、利培酮等,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5)抗抑郁药物:使用原则

①抗抑郁药物不适用快速循环发作、混合发作或有严重躁狂发作的患者。

②急性期已经使用抗抑郁药物,进入巩固/维持阶段建议逐步减量;双相I型抑郁不能单用抗抑郁药物,双相II型抑郁建议慎用抗抑郁药物。

③SSRIs(帕罗西汀除外)和安非他酮推荐作为首要选择抗抑郁剂,与心境稳定剂合并治疗急性期双相抑郁发作。

文拉法辛和三环类等去甲肾上腺素选择性高的抗抑郁剂,因存在更高的转躁风险,通常不作推荐。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治疗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的治疗方法是CBT(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技术,从而对患者进行治疗。


3
物理治疗



(1)无抽搐电痉挛(MECT)治疗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对于难治性躁狂和抑郁,效果较好。

(2)经颅颅磁刺激(rTMS)治疗:适用于躁狂和抑郁发作。

(3)迷走神经刺激和脑深部电刺激:此种方法为侵入式治疗,医生在选择时应慎重。



双相情感障碍容易复发吗?


预后因人而异,断药后有可能复发,维持治疗长一些可减少复发,复发次数多的人易再次复发。但本病一般情况下能被治愈,且不影响自然寿命,治疗结束后应遵医嘱按时复诊,直至完全康复。


双相情感障碍能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情况下能被治愈。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复诊?


双相情感障碍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治疗,小剂量使用情感稳定剂,病人一般不易复发,只要病情稳定,其他人看不出,如果频发,请及时就医。复诊时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所决定,但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在复诊时可进行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和心理问卷检查等判断患者恢复情况。


预防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无早期筛查的方法,因此预防措施的作用有限,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等来降低发病风险。


如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

1.察觉到精神疾病的早期迹象并获得治疗,有助于预防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病。

2.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而言,应定期去医院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延缓疾病的发展。

如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

1.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较高,出现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遵医嘱坚持治疗,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

2.有抑郁症的患者,用药要按医嘱口服,避免滥用药物。


日常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日常护理主要是从患者情绪方面入手,给予有利于恢复的环境氛围,遵医嘱服药等,并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1.自我调节和生活禁忌



宜吃具有疏肝理气、营养神经、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猕猴桃、鸡蛋、奶类、香蕉、苹果等。

忌吃含有咖啡因、茶碱、茶多酚的食物,如各种茶饮、饮料。

禁止酒类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大蒜等。


2.家属帮助




1
日常护理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氛围,即关怀、鼓励患者,不厌烦、嫌弃患者,更不能讽刺、讥笑患者,要多鼓励、陪伴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



2
病情监测



家属应动态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睡眠情况、自我生活照顾、是否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情绪变化。



3
心理护理



家属要引导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双相情感障碍是可控可治的,去除疾病的羞耻感,坚定维持治疗的信念。



3.特殊注意事项


双相情感障碍会随着时间趋于恶化,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远期结局,作为有效治疗的第一步。

应着重注意患者对药物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就诊。

若患者出现抑郁发作情况,应立即联系专业医生予以急救。


参考文献:

1.方贻儒,刘铁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药物治疗专家建议.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

2.陆峥,蔡军,陈静,朱俊娟等.碳酸锂合并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1年随访.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

3.金卫东,谭庆荣,张宁等.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

4.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预后

评稿专家

刘肖莉 主任医师

心理咨询科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立即咨询

医生推荐

魏志杰 副主任医师

心理精神科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立即咨询

梅其一 主任医师

精神心理科

苏州市广济医院

立即咨询

祁娜 主治医师

心理科

北部战区总医院

立即咨询

卢和丽 副主任医师

心身医学科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立即咨询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