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作为一名家长,你是否碰见过这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毫无顾忌地评判他人,不体谅家长的辛苦,对着家长发泄情绪,对大人交代的事情也缺少回应。

这些都是典型的缺乏同理心的行为。

什么是同理心?

《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同理心的定义是: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因感知到对方某种情绪而把自己置于对方位置上体验到与对方同样的情绪或感情的能力。用通俗的话来讲,同理心就是从别人的感受出发,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即“你的感受我能懂”。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曾经这样描述同理心对人的影响:

如果有人真的听到了你的心声,不对你评头论足,不试图为你负责,也不想改变你,这多么美好啊!……当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能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原本看似无解的问题因此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楚分明。

的确,具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理解他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喜爱。

而帮助孩子发展同理心,不仅能极大他们的攻击性行为,还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即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友善的关系,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

pki151725.jpg

如何培养同理心?

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理心对我们的社会行为、利他的倾向、人际关系的建设、感情的强化,甚至是整体的幸福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帮助。有人甚至认为同理心是我们社会关系建设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文明的特征。个别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同理心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1. 以身作则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


遇到问题,如果父母只是说教、责骂,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共情,以同理心理解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可以陪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尝试“用鼓励的话语、拍拍孩子的肩膀、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等,情感的相融将拉进两颗心灵的链接,孩子被看见、被接纳、被理解,真正在心里获得了从挫折和困境中成长的力量。

2. 帮助孩子表达和识别情感


一个能被父母以同理心对待,经常得到父母共情的孩子,不但自身会更加积极乐观,也会潜移默化中学会用同理心对待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帮助孩子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引导孩子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读一本书、观看一部电影或生活中的事件,鼓励孩子设身处地想象如果自己是那个人会是什么感受,从而发展孩子的同理心。

3. 创造机会让孩子实践同理心


我们从孩子的交往中能够发现,有的孩子很受欢迎,他们总是事事能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能够交到推心置腹的好朋友,而有的孩子却总是交不到朋友,往往跟孩子的同理心缺乏有关。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参与志愿服务,在同伴有困难时提供帮助,这些都是锻炼孩子同理心的好方法。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孩子能够直接体验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满足感,进一步理解同理心的价值。

拥有同理心的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彼此帮助、合作进取。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心中点亮这盏心灵的照明灯,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