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青少年厌学

最近开学季,心理门诊遇到不少厌学的孩子,所以今天来谈一谈青少年厌学的问题。


厌学的社会背景


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来说,说实话,当下这个大环境,确实是很容易造成孩子厌学的。


首先,在孩子的世界里,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渲染出一种“成绩至上”的氛围。孩子读书的唯一衡量标准——成绩,成绩好不好决定前程好坏。“不读书,你以后能干什么。”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发现,当下社会,不少取得高学历的人也在干外卖员、快车司机的活,营造出一种“读书无用”的社会现象。


这两种现象交织在一起,矛盾、冲突,另孩子无所适从。


学校层面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学校对孩子们是统一标准、用着同一套准则的。而很明显,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


举个例子,假设《西游记》师徒四人代表了一个孩子群体。我们用统一的成绩好坏这一个标准来看,那唐僧肯定就是学霸,沙僧成绩中规中矩也不算差,而孙悟空和猪八戒便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差生,但是他们就没用了吗?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披荆斩棘,打倒各路妖魔鬼怪,付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说在学校层面,如果我们用统一的一个标准,譬如用成绩这样一个标准去看所有的孩子的话,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家庭层面

从家庭层面来说,为人父母者总是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极高期望的。


但现实中一组心理学统计层面的数据表明,在多种属性上,人都是呈正态分布的。即极优秀的人可能只占5%~10%,极差的人也是占5%~10%,而中间的80%,才是我们大多数。


处于80%的这个层面,却往往要求孩子去挤那尖子塔顶端的5%,过度高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而太大的压力并不能成为动力,反而会压垮了孩子。


孩子层面

从孩子的层面来说,如果孩子在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的。


而身处于不好的人际氛围中,长此以往,孩子会不堪忍受,导致他对该环境中的主体任务——学习也产生抵抗、厌恶的情绪。


以上就是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跟孩子的层面来看待这个厌学现象。既然厌学是这么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先来自我评估一下,我们的孩子,正处于什么程度的厌学。


厌学的程度

厌学

第一级,厌学,表现为对学习已失去了主动探索的欲望,或者说被动学习。仿佛要有鞭子在后面抽着,孩子才能去学习。这是刚开始的一个阶段。


恐学

第二个阶段我们叫做恐学。孩子一听到学习、考试,便开始紧张,焦虑,甚至马上要考试了,连着一两天都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这在情绪上已出现一些问题,程度比前一级失去学习的兴趣又更严重一些。


休学

再往下发展,便成了休学。到这时,孩子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去到学校学习了,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够走出家门甚至房门。


这三个阶段,它是不断递增的,如果孩子在厌学的时候,我们没能做到及时干预,便会一步步发展成恐学、休学。


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而除了在现象发生时进行干预,是否能在事态未进一步加深前就有所觉察?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逐渐导致了厌学这一现象落定。


厌学的原因

我们从系统观的角度,由社会环境、家庭关系、青少年心理、生物学原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环境

“付出得不到认可,努力不一定有回报”。其实有一些孩子,对待学习很努力、很用功,但其所取得的成绩就是远所不及他的付出。包括在成人世界亦然,非常努力工作的人,也并不一定就都能赚到与其付出相应足够多的报酬。


也就是说努力,不一定就有正向回报的。而努力了没有回报,又因为没有看到结果付出也不被认可,这另孩子感到没有价值感,逐渐地失去学习的动力。


而有可能在这个时候,他便将获取成就感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游戏。我们知道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们玩游戏,但家长们是否走进游戏过,去一探究竟,孩子从游戏中到底获得了些什么,能让他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首先,游戏世界是一个十分平等的世界。也就是只要你努力了,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打一个怪增多少经验,获得一些物什而后相应卖多少钱,它是非常公平的。


另外,游戏的人物完全由孩子操控,孩子在游戏里便获得了一种掌控感。其实孩子在家中,他的掌控感是十分弱的,特别是越小的孩子,掌控感也越差。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想要自己掌控自己,逐渐有了对掌控感的需求。换个角度来说,在面对孩子顶嘴、说“不”等行为时家长特别焦虑,何尝不是因为自己对于掌控感的需求,因受到了入侵而有所削弱呢。


家庭关系

“情感冲突的三角化”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也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心理学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情感冲突的三角化现象,父母之间的冲突往往孩子也牵扯其中。


而孩子在这个冲突当中其实很受伤,他会面临巨大的情绪张力,从而导致他的情绪难以平复,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想让孩子投入学习中,是很困难的。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白天大人们工作了一天后,晚上回到家后还会想加班3、4个小时吗?


同理,孩子呢,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后,回到家还会想听到不停地催促他除了学习之外再没有别的事情了吗?


其实无论大人小孩,疲累一天回到家后,只想感受家所带来的温暖,对吧?但孩子回到家匆忙吃个饭洗个澡,便要做作业做到很晚了。


那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压力,相当于他在学校学习,回到家还是在学习,即使是大人白天工作晚上加班,这样的日子怕是也无法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吧。


其实我们可以“让家成为家”。家长不一定就是监督孩子学习的“老师”,还可以做孩子的朋友,跟孩子一起玩一下游戏,一家人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或者说一起追追电视剧,在这种环境下家长和孩子一起松松,接下来才更能够电量满满的继续投入到工作或者学习当中。


青少年心理

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正处于慢慢成型的一个阶段,相当于还是不稳定的。有时候家长把握不好参与进孩子学习任务的度,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学习是为家长而学,而不是为自己而学。


另外,孩子在一些认知层面上,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偏激的想法。而这时需要家长加以引导。比如说,孩子为了帮助受欺负的同学,采取了打架这一行为方式。


这时候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需要去肯定孩子愿意去帮助同学的这样一个动机,但是行为确实需要探讨,是否有其他更为妥当的方式。所以在肯定孩子动机和需求的同时,指引孩子在行为上要符合社会的规范。


生物学原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的,有些孩子没法儿学、学不进去,身体问题也是十分值得大家注意的一个点。


譬如天生的智力问题,这需要认识到。再者,如果孩子身体上存在疾病,比如说慢性鼻炎,慢性胃炎,疾病让身体一直处于不舒服的状态,那也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的,所以,这就需要先去解决生理上的问题。


以及,孩子的专注力问题。有一些多动症或者说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是脑神经发育的结果。脑神经不间断发电,致大脑兴奋,行为比较活跃,无法专注下来。


那既然是生理上的原因,我们便要看到孩子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每一个孩子只要努力学习成绩都会很好,这是理想化的想法。


还有一个亟需关注的是,当下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情况。据2022年《国民抑郁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首先所有人都要明确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并不是一个行为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对于确确实实的疾病本身,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


以上,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厌学有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孩子自身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原因,那怎么样才能够去帮助到孩子?



厌学的心理干预


调动家庭资源

第一个层面就是要调动家庭的资源,为什么家庭的资源在第一步?孩子在家庭中成长,家庭是孩子的全部依靠和归属,家庭所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跟孩子的有效沟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举个反例,像家中三个人住在一起,却一天说不到两三句话,大家都在压抑自己的情绪,这种成长情境,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


还有一个,如果夫妻之间意见不合的话,尽可能的在某一个方面求同存异,尽可能的去达成一个统一的部分。夫妻双方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卡在中间的孩子最无措又难受。


当然了,我们还需要去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父母有学习的习惯则孩子耳濡目染也有学习的兴趣。


要相信,家庭给予孩子的支撑对于孩子来说,影响是十分快速且有效的。


提升环境适应

提升孩子人际或者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孩子挖掘人事物这方面的资源。比如当孩子需要帮助时,除了父母之外,还能向朋友等述说寻求帮助。而孩子如若能很好地适应其所处环境,更能安心的去学习。


树立人生方向

帮助孩子树立人生方向。为什么而学习,同孩子沟通、探讨,慢慢地加以引导,让孩子赋予学习以意义。


管理身体及情绪

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保证学习所需要的各项消耗。


学习消耗脑力、体力,消耗内心能量,所以健康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孩子的学习压力有多重,还是需要抽一些时间去户外充充电。但不是以强硬的手段要求孩子去做这件事情。简简单单饭后散散步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另外也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加竞技类活动,比如打篮球、羽毛球,竞技类活动有助于宣泄被压抑的情绪。


本文章由张巧巧医生提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与本平台无关。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