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精神疾病,手术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上周的推文中,小编分享了一位小病友因吃致郁的经历(←点蓝字回顾),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被治愈的故事,希望能让那些绝望的朋友看到更多希望~


被重度抑郁症折磨多年,一个手术让她重获新生

图中这位朋友名叫Sarah,她在儿童时期就患上了抑郁症,而且病情比较严重。

这些年里,她吃了多种抗抑郁药、接受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等各种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

Sarah说:“我每一天都饱受磨难,几乎很少活动,或是做任何事”。后来,她甚至会经常出现自杀的念头。

一次临床试验改变了她的命运。

这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Katherine W. Scangos团队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通过外科手术给大脑植入“起搏器”装置,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结果奇迹真的发生了,Sarah的难治性抑郁症得到了快速、持续的改善。

她表示,"电子装置第一次开启时,我的生活立即出现好转,几周之内,自杀念头就消失了;一年后,我的抑郁症已经得到控制,这让我可以重建一个有价值的生活。”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病友对这种疗法非常好奇和心动,究竟是什么手术,居然有着这么神奇的疗效?

事实上,成功缓解Sarah抑郁症的疗法叫“深部脑刺激”,属于一种微创手术。

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在脑内埋入特定电极,然后对大脑中的特定部位进行电刺激,影响疾病相关脑区的功能及神经网络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自1997 年开始,就先后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特发性震颤、帕金森及肌张力失常等疾病的治疗,并获得成功。为此,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将其用于治疗抑郁症。

研究人员先后给Sarah做了两次植入手术。

第一次,先把10个电极植入了Sarah大脑的不同部位,并给予一定电刺激,用来精准定位“病变”脑区,找到最佳电刺激强度。

第二次,研究人员给Sarah一个火柴盒大小的设备,它被比作“大脑起搏器”,能长期根据预先设置检测脑电特征,并按要求释放电刺激。

装置的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生物标记物的大脑区域,另一根放置于大脑的抑郁神经回路区域。装置永远开机,当检测到特定生物标记物时,会向另一导线发出信号

为了不干扰Sarah的生活,研究人员并没有给予她持续的电流刺激,而是在生物标志物出现异常时才给予较低强度的电流刺激,每次大约持续6秒左右。

Sarah说:“植入的装置发射信号时我感觉不到,但在信号停止后的15分钟内会感觉非常清醒,或者感到一种正能量。”

这款疗法所实现的效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并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表。

不过,该研究成员也提醒到,Sarah是第一次试验中的第一个患者,后续还需要做更多研究来确认它能否帮助更多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除了深部脑刺激这种神经调控技术外,扣带回毁损术、尾状核下束毁损术、前额叶脑白质切断手术等立体定向手术方式也常被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及强迫症等精神疾病,并且显示出了一定疗效。

就拿扣带回毁损术来说,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64 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年以上,完全缓解率可达到47%。

那么问题来了——

精神疾病患者要不要选择手术治疗?

尽管精神外科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有些技术发展也比较成熟,但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选择手术治疗仍需谨慎!

要知道,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仪器”,它的每个部位,甚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医学术语叫“突触”),对我们的情绪、认知、行为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而手术毕竟属于创伤疗法,即便是深部脑刺激这种微创手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或者带来某些后遗症。

在一篇纳入9项研究190例患者的综述性研究中,有84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深部脑刺激治疗后,出现了131次严重不良反应,从手术感染、自杀、癫痫发作到头疼、失眠等等,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虽然这是个概率性事件,但有些后遗症一旦发生有可能就难以逆转,尤其是需要毁损某个脑区的手术。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精神科医生一般不会轻易推荐患者做手术治疗,除非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患病3年以上,经各种常规非手术治疗仍属于难治性,包括心理、行为、药物、电休克等,其中使用过至少3种以上的药物治疗,使用足够的剂量且维持足够的时间;

  疾病足够严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具极高的致残性;

  患者的现状如果不进行手术干预将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自杀。

如果你不在这些情况之列,建议大家还是应首选药物或者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通过这些非创伤性疗法,7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80%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即便出现某些副作用,风险也是可控的~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精神外科临床指南(建议稿)[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 35(8):449-449.

[2] 许珮玮,江开达,徐一峰,刘登堂. 精神外科:从毁损术到神经调控技术[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02:245-248.

[3] Scangos, K.W., Khambhati, A.N., Daly, P.M. et al. Closed-loop neuromodulation in an individual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Nat Med 27, 1696–1700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480-w

[4] Kisely S,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depression[J]. Depression & Anxiety, 2018.

(文章图源:网络)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