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希望你一个都没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精神疾病。

研究表明,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为22%~55%,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81.9%。

你是不是很好奇,为何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会如此之高呢?

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或者家属的一些做法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原因。


这些行为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

1.不配合治疗

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利武器,而且它的地位是其它治疗方法无法替代的。

然而,精神分裂症的病友往往自知力缺乏或不全,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病,根本就不需要吃药,所以,很多病友会有藏药的操作,你看他把药放进了嘴里,等你一转身他便把药吐出来。

还有一些家长因爱子心切,害怕药物的副作用,对吃药这件事非常排斥,宁愿用封建迷信的方法去治病,也不愿相信科学,后果可想而知。

2.自行减/停药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都是因为自行减停药。

有的病友是因为药物引发的副作用,有的病友是因为抱着“症状好转=痊愈”的错误认知,还有一些病友是因为嫌吃药太麻烦......他们各有各的苦衷。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这种减停药的做法会大大增加疾病的复发几率。有研究显示,中断药物治疗者的复发风险是持续药物治疗者的5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千万别擅自减停药!

千万别擅自减停药!

千万别擅自减停药!

3.家属监护不力

精神分裂症病友的自知力恢复相对滞后,出院后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吃药,这就需要家人监护和督促服药,但很多家属因为忙于各种事情而疏忽了这一点。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害怕病情复发,选择让病人一直住在医院。很多病人得不到家庭的关心与温暖,变得孤僻少语、敏感多疑、悲观失望、烦躁易怒,久而久之,疾病便复发了。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心理应激因素也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常见诱发因素,比如家庭不和睦、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等等。

要知道,精神病人患病后的精神状态处于薄弱状态,不仅对各种事件的适应性下降,对刺激的承受力也下降了,所以,周围环境中的寻常打击也有可能使疾病复发。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精分复发

你知道吗?精神分裂症很容易在春秋两个季节复发,尤其是在春夏之交。

专家们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多巴胺代谢障碍,从而促使了精神分裂症复发。

精神分裂症往往不会突然出现,在复发前可出现一些前驱症状,比如:

 睡眠质量下降或者入睡困难等;

 反应迟钝、乏力、头痛、心慌及头晕等;

 爱管闲事、敏感多疑、焦虑不安、情绪不稳、言行异常、言语夸大等;

 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适应外界能力较差、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生活懒散等;

 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吃药等。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出现了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跟医生联系,以便能尽早接受治疗,将疾病扼杀于萌芽状态。

减少精神分裂症复发,要做好这4点

国外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对治疗越来越抵抗,在原有剂量的药物作用下,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

  更加频繁地住院,而且住院时间比上次延长;

  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也正因为如此,专家们普遍认为,预防复发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防线。

那怎么做才能避免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呢?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吉中孚主任医师给出了“4个锦囊”,赶紧戳下方视频来get吧↓↓↓


划重点

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4大锦囊”

1. 要做到足量全病程治疗,不能看症状缓解或者消失就擅自停药;

2. 患者要加强自我管理,包括了解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症状,按时吃药,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工作等;

3. 要定期复诊,这不仅可让医生及时了解你的病情变化,还能够解决患者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解决困难的信心;

4. 家属要监督患者进行科学规范治疗,帮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

吉主任表示,如果我们能做好这四方面的工作,就能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风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更多问题可咨询专家

参考资料:

[1] 施征宇, 徐韦云, 汪作为, 王贤, 熊金霞, 蔡军. 精神分裂症复发先兆量表的预测效度评价[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 021(012):850-854.

[2] 何桂恒, 李丽梅.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8):2.

[3] 谭锦青.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7):2.

[4] 宁丽明, 刘小兵, 邓屏,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 2015, 28(5):3.

[5] 左琦. 预防复发,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防线[J]. 心理与健康, 2021(4):2.

(文章图源:摄图网、网络)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