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狂?如何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沟通

张姐今年54岁,原本在当地有一份体面的事业单位工作,可她张姐已有已经10年没有回到工作岗位了。10年间忙着到处上访,状告自己的领导迫害自己,10年间共害死了自己一家7口人。事情真的像她说的那样骇人听闻吗?还是存在某些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很多时候看到的并不是真相,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我们发现,张姐其实是一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据张姐女儿说,张姐原本在县城的审计局工作,工作兢兢业业,也从未与领导有过任何冲突,但突然之间就出现了怀疑单位领导针对自己,要害自己,领导找她谈话就是在“暗示”自己小心点。因此多次找领导理论,求领导放过自己。家人也感觉到张姐失常的表现。

当年就带她到哈尔滨某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虽然诊断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也服用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病情好转返家后,患者很快就拒服了药物,对自己的疾病完全不认可,反复到政府相关部门告状,甚至还跑到了北京去上访,多次扰乱公共秩序。

后来因为担心家人送自己住院治疗,又独自一人跑到外地打工,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张姐返回了老家,可仍然总是认为周围的邻居都在帮领导监视自己,针对自己,大街上跑的车辆都存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像是在提醒自己“有人要对家人不利”,常常因此谩骂周围人及家人,频繁发生冲突。后来因再次到政府部门严重扰乱公共秩序,被家人再次送进了医院。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她的精神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虽然没有完全抛弃自己的偏执想法,但表示回家后要好好生活,不去寻求那些听上去就不太合理的“真相”了。可马上就要出院,家人又犯起了难。回家之后应该如何与张姐相处,对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沟通,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处呢?

如何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沟通?

1. 患者出院返家后,仍然可能再次出现的幻觉和妄想,尽早发现患者症状,我们应该获得患者的信任。当患者描述其妄想内容时,应耐心倾听,不要与患者争论妄想内容的真实性。比如患者可能会明显存在一些思维逻辑方面的问题(像张姐之前说过自己10年间病死7名家属都是领导造成的),但不要急于去纠正。

2. 患者不爱吃药,家属担心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所以,长期服药存在一定困难。但本病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致残性疾病,停药会增加患者复发的风险。一旦频繁复发,不论患者的幻觉还是妄想,都会朝着越来越严重的方向发展。所以,即使症状完全消失,缓解期坚持服药也是必要的。当然,如果真的长时间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也不是不能停药。只是应该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安全的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3.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受到幻觉和妄想的控制,产生冲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冲动事件的发生。当患者出现频繁踱步、言语挑衅、双拳紧握、不耐烦等攻击行为的前驱症状时,不要激怒患者,保持安全距离,移除周围危险物品,必要时求助邻居或110民警,避免家人和周围人受到伤害。

4.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在患者面前与他人耳语,以免引起患者猜疑或厌恶,导致患者妄想的进一步泛化。当涉及到妄想时,不要解释太多,并减少接触,注意安全。您可以用简单的日常活动来干扰患者的妄想。比方带其参加一些家庭范围的社交活动,或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让患者负责一些家务劳动,这些可以分散患者对于自身妄想问题的关注。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其它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实有些不同之处,这一类患者因为偏执观念,常年上访告状,扰乱公共秩序,家属也很难去进行约束,甚至有些家属受到患者影响,也相信部分妄想内容。

作为家属不能因为患者的“坚持”就失去理智的判断。虽然患者看上去很正常,但不等于患者所想所说就一定是正确的。思维有其自然的规律,不了解可以去咨询专业的医生,有时候质疑自己的判断也是一种理智的表现。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实难以相处,但了解了上面的内容,一定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与患者相处,更早的发现症状,更快的避免风险。帮助我们的家人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

作者介绍


阎石

齐齐哈尔市第一神经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5年,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