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为什么往往不承认自己有病?

在临床工作中以及大家的观念里,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不承认自己生病,这是为什么?

第一种情况:患者缺乏自知力

对一些重性精神障碍的患者来说,如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他们的自知力往往不完整,或者是完全缺乏自知力。


自知力

所谓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以及是否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自知力很重要,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患者在重性精神疾病的状态下,自知力缺乏或者不完整,都可以导致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有偏差,甚至完全否认自己有病。

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不承认自己有精神分裂症。他可能经常听到一些批评自己的话,尤其在晚上睡觉前比较明显,对着空气破口大骂坚定认为有人故意讲话批评他、针对他,而不是自己乱想,拒绝家人的劝说,拒绝医生的解释和治疗。

这种情况下,患者是需要强制治疗的,与患者的第一监护人(往往是家属)进行知情同意签字后,就可以由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慢慢恢复自知力。等急性期稳定之后,患者的自知力大部分都能恢复,那时再慢慢跟患者讲解他的病情、治疗以及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患者能够接受,能够理解。

第二种情况:受病耻感的影响

病耻感,就是对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感到耻辱、羞愧,无颜面对家人朋友,更怕别人知道自己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病耻感是精神疾病患者的隐形敌人,在中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不仅患者自己有病耻感,患者家人往往也羞于提及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疾病,大家对精神患者的看法往往带有偏见,所以直到现在病耻感都比较根深蒂固。

现在国家正加大对精神疾病的宣传,减少人们对精神患者的偏见,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来消除病耻感。

有病耻感的患者一般是轻度的精神疾病患者,如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

第三种情况:内心愧疚感作祟

比如有一部分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他们往往有比较强烈的内疚感,觉得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身边的亲戚朋友等,认为自己是累赘,不想拖累家人,就掩饰自己的病情,甚至家人问起他都不承认自己生病了。他们怕家人担心,或者是觉得自己病的很重,不想拖累家人,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微笑示人,俗称微笑型抑郁来掩盖自己的病情。

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因为大家并不能轻易察觉患者有情绪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早帮助患者或者督促患者求医,耽误治疗时机。即使是专科医生如果没有详细问诊也会漏诊,导致微笑型抑郁的漏诊率比较高。

如果精神疾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我们需要说服他吗?

答案是不一定!

1
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针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如果强行纠正患者的观点,甚至跟患者针锋相对的辩论,对治疗并无益处,反而徒增反感,破坏治疗同盟,降低患者的依从性。所以,可以先治疗,再慢慢恢复患者的自知力。

2
有病耻感的患者

对于有病耻感的患者,我们鼓励患者积极寻求治疗,可以着重进行心理治疗,降低或者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此种疾病的病耻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
满怀愧疚感的患者

对满怀愧疚感的患者,我们一定要及早识别患者内心的愧疚感,甚至是自罪自责感这种不合理的观念,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降低自杀自伤风险。等患者的情绪改善了,愧疚感也会慢慢变淡。而不是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只要对患者安慰几句就可以了。它需要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来消除患者的愧疚感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