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治疗新趋势

       过去精神科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有TCAS、RIMAS、SSRIS和SNRIS等。它们虽然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症状,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良反应。如三环及四环类抗抑郁药疗效强,但因抗胆碱能副作用、心脏毒性及较高的转躁率,可接受度较差;RIMA限制饮食且存在安全性问题,有中毒性肝损害,引起弱胺反应,出现血压增高、高血压危象;SSRIS不良反应体现在性功能障碍、恶心、头晕、头痛等;SNRIS的不良反应设计胃肠道和植物神经系统,甚至还有中枢神经系统与性功能障碍。近几年新出现了一些新药,为抑郁症患者治疗提供了新选择。这些新型抗抑郁药有哪些趋势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吉中孚老师的精彩讲解。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由于人类对抑郁症的病理生物学了解少,且抗抑郁药研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较高,所以在2009年至2016年间,FDA仅批准了3种中毒抑郁症治疗药物,分别是维拉佐酮、伏硫西汀和左旋米那普仑,而这三类药均被视为多种药理学效应的独特组合。看到这儿有同学就会想,为什么新药偏向多模式作用机制呢?原因在于以往单胺类抗抑郁药引起的相关神经化学改变和实际抗抑郁疗效的发生时间差异很大,前者在给药数小时既发生,而后者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时间,这样往往耽误患者治疗,难以及时有效减轻患者痛苦,而多模式作用机制作用模式和靶点多,能够较好改善患者症状。


       多模式机制抗抑郁药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以几种常用药为例。

       ①氯胺酮:NMDAR拮抗剂,能阻止外侧缰核(LHb)簇状放电,促进大脑奖赏中心作用,迅速缓解抑郁。

       ②艾司氯胺酮:NMDA拮抗剂,促进谷氨酸释放,进一步促进AMPA受体变化,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信号,快速起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长期抗抑郁。

1.png


       ③Brexanolone:主要调节GABAA受体活性,专门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注射剂。

2.png


       ④阿戈美拉汀:褪黑素(MT)-1和2的受体激动剂;5-HT2c拮抗剂,增加DA和NA释放;且两种途径相互协同,促进前额皮层BDNF释放,促进神经发生,阻断应激所致杏仁核谷氨酸释放,降低应激反应。


       ⑤Vilazodone:5-HT转运体再摄取抑制剂和5-HT1a部分受体激动剂。

6.png


       ⑥伏硫西汀是增强认知的潜在机制。


       其实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应用趋势还因临床治疗的拓展而变化。

       第一是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与时俱进。随着抑郁症研究的发展,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更加完善,治疗手段更加多元,社会接受度不断提高,治疗资源更加丰富,抑郁症患者更敢于表达自身需求,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从20世纪的注重症状改善、功能痊愈,演变为当今的注重生活质量提高和认知痊愈。注重认知改善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减少金钱和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更多获益。

       伏硫西汀对抑郁症患者DSST相关认知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抗抑郁药物。

       第二,抑郁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症状表现在情感、认知和躯体多方面。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20%-30%经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属于难治性抑郁。目前难治性抑郁被定义为:在经过2种或多种抗抑郁剂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后,HAMD减分率<20%的抑郁者。研究发现氯胺酮能有效治疗难治性抑郁,同时对患者脑部前额叶皮层的谷氨酸能神经传递产生积极影响。

12.png

       第三,抑郁症发病机制与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而阿戈美拉汀在改善睡眠和急性期的应答率、缓解率均有较好效果。


       最后,谈抗抑郁药物治疗新趋势当然少不了指南的更新。指南是医生诊疗患者的重要工具,我们会发现2015年出版的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中出现了表格化的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分级标准。

15.png

       这些分级标准都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制定的。循证医学是指将最新研究运用于临床实践,同时融合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治疗。

       不仅我们国家,知名的CANMAT也是如此:

16.png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型抗抑郁药也有其缺陷。如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物,同时也是我们熟知的“K粉”,具有成瘾性;在氯胺酮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艾司氯胺酮虽有更强的镇痛效果,但其也只能缓解抑郁症状而非治疗,同时其缺乏长程的安全性研究证明其安全性和成瘾性是可控的,且难治性抑郁定义并就存在争议,所以艾司氯胺酮的治疗效果难以得到广泛认可;阿戈美拉汀有潜在的肝功能损害风险,易引起头晕、头痛、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且目前缺乏足够的与其他抗抑郁药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循证证据,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尚缺乏安全性具体数据;维拉佐酮如果不与食物一起服用,易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所以我们在治疗患者时要遵循药物治疗的总体原则,更好地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17.png


参考文献:

1.《精神障碍诊疗规范》。

2. 刘跃刚. 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分析[C]// 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 2010.

3. CNS Drug Development: Lessons Learned Part 3: Psychiatric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 Developed Over the Last Decade—Implication for The Field.

4. 佚名. 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建议[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8, 31(11):8-14.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