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该何去何从?


1
反复的病情


患者小L,两岁时父母离异,随爷爷奶奶生活,后来父亲再婚,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生了女儿,爷爷奶奶更是把抚养小L的责任全权接手。爷爷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孙子身上,全心全意的抚养孩子长大。孩子也同样沐浴在爷爷奶奶的爱的暖阳之下,快乐成长着,并且努力向好发展,尊敬长辈,学业刻苦。


然而就在高三的紧张备考当中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注意力不集中,凭空能听到若隐若现的谈话交流声,也就是因为这些恼人的声音,让他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也让他和同学的相处出现了障碍,渐渐发展成大大小小的矛盾,后来多疑,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在刻意针对他,渐渐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无奈索性退学在家。


爷爷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小L却对爷爷奶奶也产生了敌意,甚至要攻击爷爷奶奶,家人无奈,送到了我们医院,经过系统专业的精神专科检查之后,小L被确证为精神分裂症。


girl-447701_640.jpg


系统规范治疗之后,恢复了往日的阳光,依然勤快孝顺,并且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然而因着完全的康复,因着对停药的期待,小L自己把药物突然停掉了,结果没过两个月,便在此变得无法沟通,冲动怪异。无奈家人再次送住医院,再次正规系统治疗之后,又恢复了正常,甚至出院后还找到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然而内心深处停药的欲望不断的怂恿着他,就这样五年时间里,小L就循环在了停药-住院-出院-停药这个死循环中,家人和他一起生活在梦魇之中,奶奶病逝了,爷爷苍老了。


2
将治疗延续到院外


看着小L的死循环,做为医生很无奈,同时也很自责!类似小L的家庭不胜枚举。


为什么不能将治疗很好的延续到院外呢?

为什么不能阻止这个死循环呢?

难道我们只能治病不能更好地治未病防复发吗?

深刻反思临床工作,愈加清晰调动患者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来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也愈加清晰规避家庭中的不利因素对患者康复的不利影响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将药物治疗、家庭教育、危机干预这些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和家人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治疗联盟关系


在患者正确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功能训练,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教育,召开家庭联谊会和个别家庭干预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综合治疗措施,从而延缓病情复发,正确处理复发所造成的家庭危机,降低患者成为残疾的几率,促使康复回归社会,纠正病态家庭,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感。


所以,手把手做一些家庭干预非常重要,包括:


药物的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如获得抗精神病药物作用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药物和评价、识别和处置药物的副作用、和医生商讨药物作用有关的问题。

症状的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如识别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监控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识别和对待持续症状、拒绝饮酒和吸烟。

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如出院前准备、回归社区的计划、应对社区中的压力、制定社区日常生活计划表等等,从而教会患者怎样对待自己的服药。

yoga-2176668_640.jpg


要经过康复教育,提高患者服药的坚持性,所以药物维持是康复的保证。然而让家庭成员懂得,得了病就得治,并且改变他们极端悲观的观念,就需要做家庭教育,并制定康复计划,让患者及家人能够直观可行地看到此病可治,此病宜治,看到希望,方才会有坚持的动力!


所以,将治疗延续到康复中,将康复渗透到治疗中,应该是患者出院后的桃花源!值得医生患者家属一起去探源!


作者简介

谢耀春

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 普通精神科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