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看起来有“病”——认识躯体疾病的模仿师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躯体不适而担忧害怕、求医问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很关注自身健康。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怕死情结,这是人类在长期物种进化、趋利避害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潜意识。因此,每当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我们都想通过去医院做一些检查去发现和证明自己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很多不舒服,并非都能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发现病因。弄到最后却是越想证明自己的猜想却越证明不了什么。以下,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A女士,35岁,公司职员。近一年来常感工作压力大而感到入睡困难,常莫名其妙地感到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担心有什么不幸要发生,心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感觉,如常担心小孩会出事、自己会得病、家中失窃、丈夫开车外出出事故等;公司评比担心自己会落后,不如别人(实际上经常是先进)。遇事容易紧张,总想上厕所,事越急,便意越重。同时睡眠不好严重影响了次日的精神面貌,疲劳感明显;有时会感到心慌、胸闷、胸痛、头痛等多处躯体不适症状,但疼痛的地方常游走不定、变来变去。为此,A女士在多家医院的多个科室寻医问药,进行了包括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胃镜、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免疫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多项检查,均未见明显的异常结果。花了很多钱去检查却始终没有什么重大发现;花了很多钱去治疗,但症状一直是好好坏坏、此起彼伏;花了很多精力去呵护健康,却到头来精疲力尽、一筹莫展、无力吐槽。 B先生,38岁,公务员。近半年来常出现无明显诱因和预兆的心慌、胸闷、喘憋,伴有不同程度的出汗、发抖、血压升高等症状。起初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偶有感到胸闷不适,但逐渐发展为在家中安静舒适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且越来越严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更可怕的是,近半月来常在睡梦中惊醒。不适症状一般会持续十几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往往这十几分钟却是最难熬的。因为严重的时候真的会感到人要不行了,像是犯了心脏病一样。因此,B先生家人曾几次拨打120至医院的胸痛急诊就医,但每次送医时的心电图、血液心肌酶谱均无异常发现,也曾接受过holter检查,也没什么阳性结果。心内科医生建议做冠脉造影,但造影也未见明显狭窄病变。B先生很苦恼,因为这种极度的不舒服成了不速之客,会不请自来。他开始变得焦虑、紧张不安、情绪压抑,逐渐减少了外出和社交活动,常唉声叹气、寡言少语、惶惶不可终日,一改往日谈笑风生、朝气蓬勃的样子…… A女士和B先生看上去都像是得了某种神秘的疾病,但无论如何却始终查不出病因来。他们总是希望顺藤摸瓜、按图索骥,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一无所获;他们总是想用时间和金钱去证明自己有病,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能证明看上去有“病”;他们的亲人总是说他们没有病,但他们真的就是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重复上演上述“人间悲剧”;医生们总是说他们没有太大问题,可越是如此,他们的“表演”就越是不断得到强化、提炼和升华。可以说,在现有医疗技术条件下,绝大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均逃不过医学仪器君的法眼,均会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可对于他们,要么是没有发现相关线索,要么是发现的线索不能解释他们的疾病表现。最终,见多识广的医生君建议他们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理由是他们得了“焦虑症”。当然,是否去就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一颗强大的心。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太快,各种压力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让多数人疲于应对,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焦虑是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属于人体防御性的心理反应,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适度的焦虑是提高工作动力和效率的保证,如在考试前适度焦虑可提高复习效率。但如果焦虑持续存在,其严重程度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限度,则过犹不及,便会影响到社会生活功能,那就发展成了病态焦虑,即焦虑症。焦虑症的表现主要表现就如同上文中的A女士和B先生一样,会感受到各种躯体不舒服,这是焦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压力具有蝴蝶效应,它会从精神心理层面波及到躯体层面,让我们感到多处躯体不适。这种不适是如此的鲜明、具体、真切,尽管各种医学检查发现不出对应的躯体疾病。 适度焦虑可以让我们最终坦然面对一切,但病态焦虑却让一切变得不再坦然。正因为焦虑症可出现多种躯体症状和体征,成为躯体疾病的“模仿师”,所以大多数患者首先在综合医院相关科室求诊,使该病成为综合医院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然而,在没有诊断正确的情况下,一味地接受各科治疗,却未必能够药到病除。因为这时候的治疗实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完全没有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因此,在我们睁大眼睛观察身体的同时,焦虑症也在睁大眼睛看着我们。 如果讳疾忌医是一种错,我们千万不要一错再错。认识焦虑症,认识躯体疾病的模仿师,及时接受相关专业治疗,我们就能坦然面对生活,才能行稳致远。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